

如何种植葡萄和管理?
种植技术
1概述
葡萄是世界上广为栽培的果树之一.相传在汉代就传入我国,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栽培历史。目前,我国各地均有栽培,主产区有河北、山东、山两、辽宁、河南、甘肃、新疆等地.近年来,南方几省也把葡萄列入新发展水果,积极开发生产。1999年全国产量达2708kt,河北省达到447kt。
葡萄果实美观,味道鲜美.酸甜适口,营养丰富,生津止渴,益助消化,含可溶性固形物达15%以上,尤其是果熟期在西瓜、荔枝之后与龙眼未熟之间隙,插缝应市,深受消费者欢迎。葡萄适应性特别强,不论高寒山区,还是沿海平原均可栽种,而且结果早、寿命长,一般栽后一二年即可投产,3-5年就进入盛产期,寿命长达百年;可利用庭院栽培,既美化环境,又增加收入。
2生物学特性
2.1环境条件
2.1.1地形条件
2.1.1.1纬度和海拔
世界上大部分葡萄园分布在北纬20°~52°之间及南纬30°~45°之间,绝大部分在北半球。海拔高度一般在400~600m。我国葡萄多在北纬30°~43°之间。海拔的变化较大,约200~1000mm。
2.1.1.2坡向和坡度
在大的地形条件相似的情况下,不同坡向的小气候有明显差异。通常是南向的坡地受光受热较多,日平均气温较高,特别是植物组织受辐射增温明显,而北向坡地一般因日照不足而较为冷凉。坡地增温的效应与其坡度密切相关。受热最多的坡地角度约为20°~35°(在北纬40°~50°范围)然而坡度越大水土流失越重,葡萄的土壤管理也越困难。因此,种植葡萄应优先考虑坡度在20°~25°以下的土地。
2.1.1.3水面的影响
海洋、湖泊等大的水域,由于吸收的太阳辐射能量较多,热容量较大,白天和夏季的温度比露天低,而夜间和冬季的温度比陆地高。因此,邻近水域沿岸的气候比较温和,无霜期较长。临近大水面的葡萄园由于深水发射出大量蓝紫光和紫外线,浆果着色和品质较好。
2.1.2土壤环境:葡萄可以在各种各样的土壤上生长,许多不大适宜种大田作物的土地,如沙荒、河滩、盐碱地、山石坡地等,都能成功地种植葡萄。
2.2气候条件
对葡萄生长、发育和结实起主要作用的气候因子是光、热和降水。
葡萄是喜光植物,葡萄对光的反应很敏感,光照充足时,枝叶生长健壮,树体的生理活动增强,抗寒力也随之增强。光照不足时,枝条变细,节间增长,表现徒长,叶片变黄、变薄,光合效率低,果实着色差,或不着色,品质变裂。
影响葡萄生产的最重要的气候因素是温度。葡萄是喜温植物,对热量的要求高。不同葡萄品种从萌芽开始到果实充分成熟所需≥10℃的活动积温都是不同的。要求早熟品种25~29℃,中熟品种29~33℃,晚熟品种33~37℃。
葡萄是比较耐旱的果树,有些品种也能忍受较高的温度。一般认为在温和的气候条件下,年降水量在600-800mm是较适合葡萄生长发育的。
3主要品种及特性
(1)赤霞珠
又名解百纳。是使法国波尔多酒闻名于世界的功臣品种,也是世界最佳红色酿酒品种之一,为优良酿造的黑色品种。总面积超过14万公顷,居第九位。
果穗中小,果粒小;蓝黑色被浓果粉,皮厚;含单宁丰富;果肉较硬,汁多稍涩;中糖高酸。树势中,枝势直立,较丰产。抗病性较强,不耐旱,发芽迟,较梅露汁或佳酿迟8~10天,很少遇春霜冻,目前已选出25个品系。
在我国山东、河北等地表现出良好的风土适应性和抗性,适于较大面积试栽。赤霞珠与波尔多其他红色品种的香型自成一派,被称为青草香型,呈青草味,我国通称为解百纳香型,是葡萄酒爱好者喜爱的香型之一。
(2)雷司令:
原产于德国,欧洲栽培较多,为优良酿造的白色品种。总面积达6.7万公顷。是酿制干白葡萄酒的最好品种之一,其酒质细腻圆润高雅,果香浓郁持久。
果穗小,果粒中小,黄绿色;肉软多汁、清香;糖酸潜力中等、中晚熟,树势中庸。是西欧品种群中最抗寒的品种。抗病性较弱,适宜在成熟期降雨少的丘陵地区栽培。
(3)玫瑰香
原产英国。是用黑汉与白玫瑰杂交育成,属欧亚种。世界上栽培较广,也是我国许多葡萄产区主要品种。
果穗中等大,圆锥形,果粒着生中密或紧密,平均穗重350克,最大820克。果粒较厚,平均粒重5克,最大7.5克。果皮中等厚,紫红或紫黑色,果粉较厚,肉脆多汁,有浓郁的玫瑰香味,含糖18%~20%,含酸0.5%~0.7%,品质极佳。出汁率76%以上。
(4)巨 峰
欧美杂交种,原产日本。在辽宁、吉林、黑龙江、河北、山东、山西、广东、北京、上海等省市栽培比较广泛。果穗大,圆锥形,平均重400克,最大550克。果粒大,椭圆形,平均粒重10克,最大重15克。果皮中厚,紫黑色,果粉厚,果刷短,运输易脱粒。果肉较软,味甜多汁,有草毒香味。品质中上。
(5)龙 眼
又名秋紫,原产中国。欧亚种,是我国葡萄栽培最广、株数最多的鲜食和酿酒兼用品种。用龙眼葡萄酿酒酒质优良,酒香浓郁,是酿造香槟酒、干白葡萄酒和半甜葡萄酒的优良品种。树势极强。平均穗重694克,最大1800克。果粒中等大,平均粒重6.09克,
4营养价值及药用价值
4.1营养价值
葡萄有很高的营养价值,糖、酸及维生素含量丰富。葡萄果实含水约85%~90%,每100g可食部分含有蛋白质0.5g,脂肪2g,碳水化合物9.9g,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、矿物质。
糖是可溶性固形物的主要成分,葡萄中的糖和葡萄糖是同义词。葡萄实际上含有转化糖,在某些情况下也含有较大量的蔗糖。某些葡萄样品已经发现蔗糖占总糖的三分之一,然而在另一些样品中发现蔗糖含量很少或是没有。
葡萄汁中虽然含有少量的柠檬酸、琥珀酸、乳酸和其它酸,但是最主要的酸却是酒石酸和苹果酸。酒石酸能以游离酒石酸存在,也能以盐类例如酒石酸氢钾的形式存在。
各种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包括酯、醇、酸、醛、内酯和其它成分组成了葡萄的香味。
4.2药用价值
葡萄的营养价值很高,葡萄汁被科学家誉为"植物奶"。
医学研究证明,葡萄汁是肾炎病人最好的食品,可以降低血液中的蛋白质和氯化钠的含量。葡萄汁对体弱的病人、血管硬化和肾炎病人的康复有辅助疗效,在那些种植葡萄和吃葡萄多的地方,癌症发病率也明显减少。葡萄是水果中含复合铁元素最多的水果,是贫血患者的营养食品。,葡萄汁还有助于增强肝功能,促进胆汁分泌,并用于痛风、关节炎和风湿病患者的营养食品。
一、巨峰葡萄高产新法
种植葡萄,当年栽,二年即可见效益,故我国各地农民均将种植巨峰葡萄作为一项致富良法。但近年来,巨峰葡萄落花落果非常严重,导致穗形差,价格低,难以进入大市场。为了能生产出美观的优质巨峰葡萄,山东临清市东湖葡萄基地的果农,通过有针对性的精心管理,总结出以下三条经验,供广大果农采纳。
1、结合上一年在秋后施入基肥的基础上,春季开花前不施肥,尤其是氮肥,以控制树势,使其保持中庸,切忌过旺。
2、花期不要浇水、喷药,花前掐穗尖,一般掐去全穗1/5和1/4。
3、葡萄开花前在花序以上留5—7片叶强摘心,除顶端留一个副芽外,其余副芽全部抹掉,以让其养分充分供果。开花前后喷PBO两次,可大幅度提高坐果率。生理落果结束后,留8—10片叶摘心,结合氮磷钾三元素施肥,即可获得高产大穗的优质巨峰葡萄。
二、不用扣大棚的反季节葡萄——巨宝
反季节葡萄栽培,即改过去采用建大棚生产早熟葡萄的旧方法,选择极早熟特大粒的葡萄良种,在大批葡萄鲜果尚未上市时提前上市,抢占市场,可以提高经济效益好几倍。反季节葡萄的主要特征是极早熟、粒大色优和极耐贮运。
巨宝:欧美种,其嫩梢及幼叶绿略带浅红色,幼叶背面密布绒毛,叶片中等大,较厚。果穗平均600克,大穗1500克,果粒圆形,紫黑色,果粉多,着生紧密,粒重14克,果皮中等厚,较韧,易剥离,肉质硬,含糖17%,在山东临清4月上旬萌芽,5月中旬开花,6月末—7月初成熟上市。因其成熟早,避开了雨季和病害,是不须套袋即可生产的绿色食品。
巨宝在多雨地区的恶劣气候下仍上色快且均匀,果粒大于京亚、坂田胜宝等著名的早熟种,含酸量低于此类早熟种,且更早熟。
三、做报纸套袋葡萄效果好
用报纸做果实套袋,材料来源广,纸质厚,不透光,遮阴效果好,不仅减少日灼,防止病菌侵染,杜绝农药污染果面,防止鸟害,而且制袋方便,投资低,经济实惠。
1、制袋 每张大报纸可做成4个纸袋,价值不足1分,袋长27厘米,宽20厘米,取6—8厘米细铁丝备用。将袋侧用缝纫机轧住,下口用钉书机钉住中部,两侧各留6厘米的透气孔。若用于夏季高温高湿的果园,可不封下口,以增强排湿性能。
2、套袋 在果粒黄豆粒大小时套袋,套袋前需整穗、疏粒,喷布杀菌剂、杀虫剂和速效钙。套袋时间应在早晨露水干后到傍晚前,注意中午套袋时尽量避开温度最高时段和阳光直射的地方。
3、摘袋 摘袋时间应依品种和上市时间确定,对中早熟和容易上色的品种,宜在采前7—10天摘袋;对晚熟品种,宜在采前10—15天摘袋。摘袋后,应摘叶转果,以期达到生产优质水果的目的。
一、葡萄的定植
掌握地温回升至9℃左右开始种植,时间在2月下旬至3月上旬,最迟不能超过3月中旬。不要过早,否则会增加管理上的麻烦,过迟葡萄进入伤流期,弄伤后苗木会流水,影响成活。
种植的规格。葡萄苗木就植在定植沟的中心线上,株距按架式而定,双十字V形架株距1米,单篱架1.2米左右,棚架的株距可1.5米左右。
种植时先在定植沟中心线上拉二条线,用小竹做一根株距的定位尺,定位后开塘,塘深20公分左右,但不能开到上面一层稻草,防止稻草腐烂而烂根。塘底要挖平,不要尖底,塘的大小按苗木的根系而定。种植时将苗木垂直放在塘内,根系要伸展,不能盘曲,根系过长部分可剪去,但不能滥剪,根在塘内要分布均匀,苗木要前后左右对直,象过去拉线插秧那样。苗木放好后先填一半土,再将苗木稍微向上提一提,使苗木根系与填土密切结合,再填入另一半土后踏实。种好后浇一次透水,最好浇清水粪,但浓度不能高,防止伤根。苗木以浅栽为宜,特别是嫁接苗,要露砧5-10公分,防止接穗生根。要选择晴天或阴天种植,雨天雨后土壤过份潮湿不宜种植。
苗木种好后用黑色地膜覆盖,以提高地温促进苗木早发,地膜盖好后在苗木处打一个洞将苗木露出膜外。
种植前苗木最好要进行药剂处理(己处理消毒过的不需处理)。上部用波美5度石硫合剂和0.5%的五氯酸钠混合液浸一下(3-5秒钟),根部用50×10的萘乙酸(即十万分之五)浸8-12小时,可提高成活率和苗木生长量。
种好后要勤检
本回答由网友推荐 评论 20 7
其他回答
实话说吧!不同种类的葡萄的种植与管理技术肯定是不同的,建议去请教潭州农业学院紫秋老专家,或者在问题中说明葡萄种类。
1、育苗及栽植:
常用枝插繁殖,剪取生长粗壮、芽眼饱满的一年生枝条.用单芽或双芽剪成长5-15cm 左右插条,按15cm×50cm距离2月扦插在苗床中。但热区应选用适应性及抗性强的砧木,用嫁接繁殖的方法培育适于当地气候条件的嫁接苗。在砧木选择上,美洲种的河岸葡萄耐热耐湿;东亚种的山葡萄对真菌病害有高度的抗性等均可应用。热区可以冬植也可春植。采用栅架的行株距为3m×1. 5-2m,1500-2000 株/h㎡;或宽窄行密植4m×0. 5--1m,2250~4500株/h㎡。
2、肥水管理:
葡萄需大量养分,早期以氮肥为主,进入结果期后磷、钾肥相应增加。除有机肥外,每造(收)每公顷需氮磷、钾三要素80-150kg,应根据品种、产量、树势、地力不同,加以调节。基肥在入冬后施入,每公顷施鸡、鸭粪3. 0万kg、饼肥3750kg、过磷酸钙3750kg。追肥分别在荫芽前、开花前和果实膨大期施入,并适时喷施壮果蒂灵,前期以氮肥为主.促使枝蔓生长和花穗发育,果实膨大期增施磷、钾肥,改善品质。根外追肥喷市0. 3%尿索和0. 2%磷酸二氢钾可促果实膨大和成熟。生产高品质葡萄,园地需有灌溉设施,以免园地土壤干湿剧烈变化。一般催芽期和幼果生育期需水较多,遇旱宜及时灌溉。
3、整形修剪:
热区一般采用小棚架或丁字形篱架单干少主蔓整形。架式离地面较高,便于通风透光、减少病害和地面辐射对叶、果的灼伤。修剪是保证当年产量的重要措施之一。冬季在落叶后进行,长梢留8-12节、中梢留5-7节、短梢留3-1节。夏剪是萌芽期除去多余的芽,并在修剪口涂抹愈伤防腐膜。始花前疏除过多的花序、留大去小、留壮去弱。枝蔓生长到一定程度时绑在架面上,及时除去卷须,减少养分消耗。结果蔓在花序前留5-7 片叶摘心以改善营养状况。葡萄坐果率高,可适当疏果,使果实大小均匀,否则出现畸形果和小果。
3、多次结果枝术措施:
①利用副梢一年多次结果。热区气候温暖,生长期长,芽具早熟性,副梢多次萌发,花序原始体容易形成,可诱发葡萄一年多次结果。选用适宜品种如巨峰、白香蕉等。在开花前15-20d,对结果蔓留4-6片叶摘心后,促顶端萌发1-2个副梢,其余抹除,使之形成花序原始体;副梢长5-6片叶时留1-2片叶强行摘心;摘心后又发生二次副梢,当长3~4片叶时留1片摘心;三次副梢同样处理,经过多次摘心处理,副梢即可一年多次结果。
②人工落叶迫使当年萌发新梢。第一次采果后,约在8-9月,强行修剪和摘叶,或对枝蔓喷布1.035kg/L的石硫合剂加1%-5%五氯酚钠,使叶片脱落,此时气温很高,可使当年萌发新梢,开花结果,约在12月上中旬成熟。一年二次结果,肥水管理要及时跟上。
喷施国兴植物营养素,可进一步提高葡萄产量和质量根据葡萄的生物学特性和生理特点,在正常年份管理水平较好的葡萄园使用五次经济效益最佳,五次使用期为:
第一次:新梢生长期,补充营养,促使花器官充分发育,减少不完全花,克服花器官因养分不足、发育不良而引起花而不实或严重脱落,为提高坐果率打好基础。
第二次:开花期,可增强授粉及受精能力,可显著提高坐果率。特别对花粉管伸长缓慢的巨峰等品种,作用更加明显。但应注意及时疏去过多果粒,使整个果穗果粒均匀整齐。
第三、四次:浆果生长期,这一阶段是形成产量和质量的关键时期,在两个膨大高峰期使用,提高叶片的生理功能,加快光和速度,促进光合产物在果粒中的积累、转化,促使果粒早膨大、早着色、早成熟,达到高产、早熟、优质的目的。
第五次:浆果成熟期,在葡萄欲采摘时使用,可延缓叶片衰老,使其保持较高的生理功能,推迟落叶,使枝条充分成熟,树势得以恢复。这对高产园、衰弱树园尤为重要。